【南方日报】开颅手术中,她竟被唤醒做数学题!专家:可避后遗症
医生在开颅手术过程中把病人“叫醒”,边交流边切除脑部肿瘤,这个场景你敢想象吗?记者今日(12月24日)获悉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在手术中将患者“唤醒”,通过语言功能测试等手段,精准划定切除范围,最终将患者语言区的胶质瘤全切除,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患者语言、运动功能。据悉,这是该院首例“术中唤醒”术。
患者肿瘤紧挨大脑语言、运动功能区
陆女士是广西一所高中的地理老师,今年4月份以来反复出现言语障碍,10月份还发生了一次癫痫病大发作,后辗转来到广州求医。
“最开始,患者有时心里想的是一个词,说出来却是另一个,有时脑子要想很久才能正常说话,最初以为是记忆力下降,后来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,读写都出现问题。”该院神经外科副教授杨超说,经诊断,陆女士得了“左侧颞顶叶胶质瘤”。
专家认为,虽然进行开颅手术可切除患者的肿瘤,但由于肿瘤紧挨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区,不小心伤到它们,即便肿瘤切除了,患者术后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语言、行动障碍。
怎样在精准切除肿瘤的同时,不伤害功能区脑组织?专家讨论后认为,最好的办法是通过“术中唤醒”术,让病人在手术进行时配合医生,通过皮层电刺激后的反应确定功能区位置,进而准确划定切除范围,保护其它脑组织。
边手术边进行语言功能测试
据介绍,用“术中唤醒”方法进行开颅手术,麻药是注射在患者的头皮和脑膜上的,待患者完成麻药注射、没有痛感后,医生会开始进行开颅术,随后,麻醉医生会将病人轻轻“唤醒”。
“在手术进行中醒来,一般人会感到痛、紧张,但由于事前已和患者多次演练,醒来时她非常平静,还对我说‘一定要帮我把肿瘤切干净’。”主刀的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说。
“100减7等于多少?再减7等于多少?”、“请翘起你的右手拇指,闭眼睛同时伸舌头”……患者醒来后,主刀医生在进行皮层电刺激的同时,康复科医生立即对陆女士进行了近100项语言功能测试。
测试可防止损伤患者脑组织
“手术给我们的时间只有20分钟,我们要在脑内划分4个位点,进行包括左右认知、数字、语言、计算、阅读等能力测试,时间紧、难度大。”康复科副教授陈曦说,通过测试,他们成功发现第四个位点某处病人存在明显的阅读阿拉伯数字障碍,“这说明,在此处不能扩大切除范围,需要小心避开”。
最终,陆女士语言区的胶质瘤被精准地彻底切除,目前已经康复出院,不仅能正常活动,语言交流也基本不存在障碍。
据介绍,在大脑功能区进行肿瘤切除,一般采用术前功能磁共振检查,术中神经导航指导切除,但是对功能区边界的界定并不完全精准,因而很有可能误切损伤患者语言、运动功能区脑组织,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失语或者瘫痪。“术中唤醒”技术,通过唤醒状态和电流刺激,即可精准定位,又能最大限度保全患者的功能性脑组织,使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。
【来源】南方日报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【记者】祁雷、曹斯
http://static.nfapp.southcn.com/content/201512/24/c28784.html?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